毕振山
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较快增长后,欧洲经济在第二季度又降速了。
欧盟统计局7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,经季节调整后,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(GDP)环比增长0.1%,欧盟GDP环比增长0.2%。而在第一季度,欧元区GDP环比增长了0.6%,欧盟GDP环比增长了0.5%。
从具体国别来看,作为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再次“拖后腿”,录得负增长。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初步数据,经价格、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,二季度德国GDP环比下降0.1%,不及一季度环比增长0.3%的表现。其中,二季度德国投资环比出现下降,私人和公共消费支出则有所增长。
与之相比,法国和西班牙的经济表现可谓“亮眼”。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二季度法国GDP环比增长0.3%,其中企业库存增加对经济增长贡献了0.5个百分点。西班牙二季度的环比增速则达到了0.7%,在欧洲主要经济体中高居榜首,也是该国经济连续8个季度增长率超过0.6%。
此外,意大利二季度经济环比萎缩了0.1%,一度在欧元区领跑增长的爱尔兰则环比萎缩了1%,均低于预期。
今年以来,市场普遍担忧欧洲经济的增长前景。尤其是在美国对欧洲产品加征关税的背景下,欧洲的出口承受巨大压力,德国的汽车行业等一系列产业因高额关税而付出巨大成本。欧盟以及德国等方面今年春季均下调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。
不过,为助推经济复苏,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大幅增加投资等。欧盟方面推出了7500亿欧元的“复苏基金”以及8000亿欧元的“重新武装欧洲”计划等,欧洲央行则自2024年6月以来连续8次降息。在此情况下,欧洲的一些经济指标出现好转,一些机构又提高了对欧洲经济增长的预测值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在7月29日发布的最新《世界经济展望》报告中,也将202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测值提高到了1%。
标普与汉堡商业银行(HCOB)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7月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从6月的50.6升至51,创近11个月新高。其中,服务业PMI为51.2,为6个月来最高;制造业PMI为49.8%,虽然仍处于50荣枯线以下,但也处于上升区间。
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则显示,7月德国商业景气指数从6月的88.4点升至88.6点,连续第7个月改善,反映企业信心在持续回暖。其中,制造业和建筑业指标均环比上升。
就在最近,欧盟和美国宣布达成新贸易协议,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普遍征收15%的关税。这一税率在欧盟内部引发分化,一种声音认为这将为欧盟经济带来可预见性,另一种意见认为15%的关税将继续给欧洲经济造成损失。德国经济研究所认为,新贸易协议将进一步加重德国经济负担。
欧洲的一些研究机构指出,从二季度欧元区经济数据来看,欧洲经济复苏的动能依然不足,尤其是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未能稳住增长,制造业前景仍然不明。未来欧洲经济增长走势,将继续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等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。不过,西班牙对美出口仅占其总出口的很小一部分,其经济增长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较小,有望维持较高增长率。
7月30日,德国联邦政府批准了总额5205亿欧元的2026年预算案草案,这显示出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的决心。然而根据欧美新贸易协议,欧盟还需要向美国进行投资并购买美国的商品,这使欧洲面临资金外流和产业转移的威胁。如果欧洲国家不能加快经济转型并在新兴产业中保持竞争力,那么欧洲恐难走上增长快车道。
思考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